近年來,浙江省大力推進山地蔬菜規?;厣l展,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推動山地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品質佳、口感好的山地蔬菜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山地蔬菜已發展成為部分山區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民共富產業。預計2022年全省山地蔬菜種植面積160萬畝,產量300余萬噸,產值超70億元,同比增3.5%。
一是優化生產區域布局。各地充分發揮資源生態優勢,找準市場定位,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和品種結構,推進特色化區域化發展,“一縣一品”、“一鄉一業”的山地蔬菜專業化生產集聚區不斷發展,已基本形成以茄果類、瓜類、豆類及茭白等山地蔬菜特色優勢品種,涌現出如以臨安、遂昌等為代表的山地四季豆特色優勢區,以臨安、浦江、龍泉等為代表的山地茄子特色優勢區,以縉云、景寧、磐安等為代表的山地茭白特色優勢區。
二是推進標準化綠色化發展。聚焦山地蔬菜綠色發展,示范推廣優良品種和集約化育苗、微蓄微灌、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如臨安大力推廣“微蓄微灌”技術,創新水肥一體化系統,有效提升抗高溫干旱能力,平均每畝可節約灌溉用水100立方米,提高產量15%以上,節本增收2000元以上,較好的解決了山地蔬菜產業“區域性、季節性和資源性”缺水的難題。
三是推行共富經營模式。各地積極創新利益連接機制,推行了如“三分六統”“五統一”“農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商超+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新型高效經營模式,促進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銜接,帶動山區農民共富。如浦江創新推行“三分六統”蔬菜產業化經營管理模式,開展蔬菜耕種收統一服務,有效降低農戶生產成本,促進產銷一體化發展,全縣建成示范基地10個,帶動農戶180余戶,畝均純收入14000元以上。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