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剛過,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收到了選育的小麥新品種“巴麥18號”的審定證書,標志著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小麥新品種再添新丁。
“巴麥18號”是由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與內蒙古兆豐小麥產業化研究院合作選育的高產、高抗紅粒硬質春小麥新品種,于2022年9月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審定,審定編號:蒙審麥2022005號,是一個高產的蒸煮類紅粒硬質春小麥新品種。
品種特征特性:
該品種群體整齊,株高85cm左右,生育期91—93天。幼苗半直立,葉姿態披散,葉色綠,芽鞘綠色,分蘗力中等。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穗長10.8cm。籽粒紅色,角質,飽滿。穗粒數39.2—41.9粒,千粒重43.8—45.4g。發現田間病害較輕,抗青枯早衰,成熟落黃好,抗倒伏性好。
產量表現:
2017年參加異地多點品比試驗五點平均畝產458.76kg,產量居9個參試種之首,與對照永良4號相比,平均增產6.75%;
2018年自治區預備區試,五點平均畝產490.6kg,平均比對照永良4號增產4.22%,產量居第1位;
2019年參加內蒙區試5點平均畝產504.4kg,較對照永良4號全增,平均增產6.1%;
2020年參加內蒙區試6點平均畝產514.8kg,較對照永良4號全部增產,平均增產5.4%;
2021年參加內蒙生試6點平均畝產674.34kg,較對照永良4號增產5.72%。
該品種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多點、區試、生試期間平均畝產528.58公斤,平均較對照增產5.72%。
抗性表現: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結果:巴麥18號免疫條銹病、慢葉銹病、中感白粉病。但多年試驗調查結果表明,在內蒙古中西部田間基本不發病或發病較輕。
品質表現:
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試:容重790g/L,粗蛋白(干基)13.16%,濕面筋27.3%,吸水量60.6mL/100g,形成時間4.0min,穩定時間5.3min,弱化度133F.U,最大拉伸阻力263E.U,延伸性161mm,能量59cm2。
來源: 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
作者: 楊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