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臺水產健康養殖及質效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倡導——水產養殖少用藥、不用藥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瓊瑤)3月5日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我省出臺水產健康養殖及質效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力爭到2022年末,全省水產特色品種產量占比達37%,漁業二三產業產值占比超過57%,漁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過2.4萬元,養殖水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從今年開始,全省將推進魚池改造升級,合理確定養殖密度和規模,每年爭創20個農業農村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個到2個農業農村部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推廣大水面生態增殖、池塘工程化生態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稻蝦共作等綠色養殖模式,重點支持進排水分離、養殖尾水處理、水質在線監測等設施,努力推進養殖用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
用品牌引領現代漁業發展,將“潛江龍蝦”“洪湖清水”等品牌打造成為國內一流農業品牌。加強品牌建設,鼓勵創建水產區域公共品牌,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主流展會,支持舉辦龍蝦節、河蟹節、黃鱔節、魚糕節等特色展銷活動。
蝦、蟹、鱔等特色水產是千湖之省的優勢,也是漁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全省將持續推進“一魚一產業”戰略,推進小龍蝦“千億元”產業發展,做強蟹鱔等“百億元”產業,發展鱖魚、龜鱉、黃顙魚等特色品種。
水產提升增效,安全是首位。今年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倡導水產養殖“少用藥、不用藥”理念,開展“減量用藥”養殖模式試點示范。鞏固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成果,全面清理非法養殖行為,嚴禁投肥投糞養殖,確保已整改完成問題不反彈。
繼續開展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工作,力爭省內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按期完成禁捕任務。繼續開展重大增殖放流活動,嚴格禁漁期執法,確保漁業生態安全。
構筑生產安全網,讓消費者吃上“放心魚”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瓊瑤、通訊員王玲)“飼料在正規農資店購買的,漁用藥物是綠色生態的?!?月1日,潛江市熊口農場養殖戶張向前說,他從事漁業十多年,沒有出現過質量安全問題。
去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807萬畝,淡水水產品總產量458.4萬噸,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漁民人均純收入19165元,同比增長1.78%?!扒Ш 睙o魚不成席,為了讓消費者吃上“放心魚”,全省漁業從產業布局到綠色模式,再到水產品質量監管,構筑起一張安全網。
綠色模式全面開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北省推廣“蝦稻共作稻漁種養”模式三年行動方案》,全省去年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92.7萬畝,養殖總面積達589.7萬畝,同比增18.6%。大水面生態增殖、池塘工程化生態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流道養殖、集裝箱養殖等綠色養殖模式逐漸深入人心,省水產部門開展技術培訓1535場次,培訓漁民15萬人次。
向“水面之下”挖掘潛力,全省改造升級精養池塘40.6萬畝,新創建33家農業農村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和松滋市、枝江市2個農業農村部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引領養殖戶開展生態健康養殖,各種節能減排養殖技術在生產中廣泛應用。
試點水產減量用藥,在仙桃、孝感等地建立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核心示范區,推廣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技術,開展“魚菜共生”“草魚免疫”、藥敏篩查、精準施藥、用藥減量對比等系列實驗,全年核心示范區漁藥使用量比2017年下降10%以上。
科學監測,是保障水產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全省制定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加大大宗養殖品種、名優品種和稻漁綜合種養產品的抽檢力度,去年共組織部省級水產品例行監測、產地監督抽查、苗種抽檢及稻漁綜合種養抽檢14次,抽樣水產品855批次,合格845批次,綜合合格率98.83%,其中產地合格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