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吃蘋果一樣削皮吃西瓜,你想過嗎?
這不是幻想。像蘋果一般大小,皮如紙薄、瓜瓤脆甜的“小西瓜”種子已經培育出,明年年中有望上市。而它的出爐,秘訣就得益于西瓜基因組圖譜的破譯。
11月26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等16家國內外單位,在國際學術頂級刊物《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論文宣布,全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繪制與破譯。
“這一研究成果如同打開了西瓜生命活動的‘黑匣子’?!毖芯宽椖繝款^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許勇表示,項目2008年發起,共有國內外60余名科研人員參與。
據介紹,基因組序列圖譜進化分析表明,西瓜原產地在非洲。最早的西瓜體積很小,抗病性也很強,但口感差、無甜味。經過了歲月變遷、無數次自然選擇、人工培育,今天的西瓜口感變好、糖度更高,但大量抗病基因在進化和人工馴化過程中丟失。
許勇說,未來在理論上,能通過基因聚合,培育出可謂“百毒不侵”的西瓜。
據了解,以往培育出一個高品質的西瓜品種,至少需要5到6年。許勇表示,有了基因序列圖譜,通過基因聚合,培育新品種頂多需要兩三年?!盎蚓酆?,說的是更高效精準地選育出符合我們需求的西瓜,這和轉基因完全不同?!?/P>
目前,北京市農科院蔬菜中心已經啟動高抗病西瓜的培育研究。此外,部分利用西瓜基因組技術培育的無子“蘋果西瓜”種子雛形已經成功,部分產品明年年中有望上市。
■ 對話
“基因干預不同于轉基因”
基因破解提高育種效率
新京報:西瓜基因組破解前后,有什么截然不同的變化?
許勇:基因組圖譜破解之前,培育西瓜品種相當于用魚竿釣魚,釣不釣得到魚,看運氣。有了西瓜基因組圖譜,相當于通過衛星定位,看到了所有的魚,在育種時可以地毯式篩查,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
新京報:你說的“基因干預”和轉基因的差異在哪里?
許勇:轉基因技術,是為了解決自然界物種在目前情況下沒法自然解決的問題,比如說給棉花增加抗蟲基因,把外來物種的基因引入作物。而我們的基因聚合,是在西瓜這一物種內部,更加精準地挑選符合我們需要的基因,然后通過雜交和提純,培育出新的種子。這和轉基因完全不同。
新京報:老百姓接觸最多的嫁接技術,比如蘋果嫁接,這是否算最初級的基因干預?
許勇:嫁接是個古老技術,中國人用了快2000年了。傳統觀點都認為嫁接以后,基因并沒有變化。但現代分子生物學認為,嫁接至少改變了基因的表達。不過,這是自然選擇,生物本身并沒有變化。嫁接以后的基因表達變化,本質上不可以遺傳,不能用于育種。
可培育出不同形狀西瓜
新京報:既然通過基因控制能改變形狀,那將來會出現奇形怪狀的西瓜嗎?
許勇:理論上說,植物果實外皮是平滑圓形的,這樣更省養分。我們可以通過基因培育出直筒狀的西瓜等。至于奇形怪狀的西瓜,應該說,這跟需求有關,有人愿吃奇形怪狀的西瓜嗎?
新京報:現在市面上有盒子里壓制的方形西瓜。
許勇:那是人工引導形狀,憋出來的,并不涉及基因組技術。
新京報:口味呢,將來會出現蘋果味、橙子味的西瓜嗎?
許勇:應該說,通過轉基因能實現,但對西瓜基因聚合技術來說,理論上可以,不過有難度。
新京報:西瓜基因組技術,還有什么用處?
許勇:有了西瓜基因技術,我們就能培育出糖度和硬度都高的西瓜,符合中國人的口感,也適宜配送工廠直接切好裝好,然后配送到各超市和餐廳。這樣,瓜皮就可以不進城市,這對商家、對物流行業、對環衛行業都是巨大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