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北省邢臺市畜牧水產局提出,邢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邢臺縣農業局起草的《藕魚套作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地方標準通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的評審,于2008年10月25日發布并實施。
該項標準是對藕魚套作技術的概括和規范,該技術是“稻田養魚”成熟技術的拓展和創新,是依據水生動植物的生態理論和共生互利關系對藕池建設工程技術、蓮藕高產栽培技術、套養魚種的生產管理技術、生物病害防治技術等多學科、多層次技術進行的組裝集成,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標準的發布將會極大地規范和促進邢臺市地域的藕魚套作無公害生產和技術推廣工作。
藕魚套作技術自2002年在邢臺縣推廣以來,發展迅速,輻射帶動巨鹿、沙河、任縣、朱莊水庫等周邊地區的發展。2005年末生產面積就已達到5000余畝,邢臺縣的“清水藕”已逐漸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享譽市場。為推進藕魚套作技術轉化,提高設計、施工、測驗和管理水平,統一技術標準,指導和規范生產,由邢臺市畜牧水產局提出,邢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擔并組織水產技術專家到邢臺縣、巨鹿、沙河等縣市的規模藕魚套作生產地,進行了調研和實踐,取得了實際生產技術資料和第一手素材,結合現有技術標準進行了比較、提高和引用,經過修改、充實和完善,達到了精確、實用、可操作性強和指導生產的目的。
|